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陈建孟校长解读人才新政:实现浙海大强校梦,要大楼、更要大师!

鸥讯社 浙江海洋大学 2021-11-08



培育核心竞争力 抢占战略制高点

——就浙江海洋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专访校长陈建孟


1月12日至13日,浙江海洋大学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会提出了勇担使命 奋发图强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而奋斗”的号召。学校新闻中心通过融媒体采访形式,对话学校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大家解读党代会精神,畅想学校未来发展。

4月4日,我们就学校党代会精神解读的主题采访了校长陈建孟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校长,您好。去年12月您来浙江海洋大学任职,算算日子已经有100多天了。在这100天里,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我们相信这中间一定融合了很多您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的一些规划和思考,那么,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天来您都想到了些什么吗?


陈建孟(以下简称“陈”):我的确对学校的发展有所思考。但现在毕竟来学校也就一百天,我觉得这些思考也是比较粗浅的,其实很多灵感也是得到学校一些同事的启发,特别是我跟严小军书记进行了很多交流。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结合学校最近召开的3次比较重要的会议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月份,我们召开了浙江海洋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勇担使命,奋发图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的战略目标。其实,党代会这个题目的文本里就已经非常清楚地透露出我们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和意图。

第一,这里讲的“勇担使命”的“使命”,我觉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切希望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两次到学校视察并发表讲话,他当时的重要讲话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浙江只有一所海洋大学,我们必须办好这所大学;第二,浙江海洋大学的办学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要结合海洋经济的发展需求来做好教学和科研;第三,浙江海洋大学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根本遵循,所以党代会提出“勇担使命”,其实指的就是勇担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要求。

第二,关于“奋发图强”。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任何成绩从来就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取得的,“奋发”就是激励我们为了目标要不断奋斗;“图强”,指的就是我们要努力办成一所一流的海洋大学,完成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党代会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要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通过二十年的努力,我们要争取成为能够真正引领海洋经济发展并同国家重大战略相适应的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的行列,实现我们海大的名校梦、强校梦,这就是“奋发图强”的内涵所在。

二月份,我们召开了学校中层干部会议。会上,我的报告题目是“坚持三位一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从逻辑上来看,如果说党代会提出的是战略层面的目标,那么这个会议就是我们战术层面的做法。“三位一体”就是指人才、学科、科研的三位一体发展路径。到了海大工作以后,针对我们学校资源有限、规模较小、人才集聚度不高的现状,我就一直在思考,对于我们这样的一所地方高校,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我觉得学校必须要通过人才、学科、科研的深度融合,集聚人才科研的资源,形成一流的高峰学科来提高办学绩效和核心竞争力,这可能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路径。



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可以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格局中抢占到真正的制高点。无论从全国还是全省范围来看,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其实,“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也并非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对于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的判断。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时代。从总体上要想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要着眼于培养适应海洋科研重大需求的精英和领军人才,特别是要重点培育大的项目、成果、平台,形成一流的高峰学科,这就是我讲的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把申博作为学校当前的“一号工程”,也就是希望能够尽快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月份,学校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教代会,在这次会上,我的报告题目是“全员自觉追求卓越,全力打赢申博攻坚战”。我想强调的是,申博绝对不仅仅是4个申博学位点的事情,其实它关乎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方方面面,是大家共同的事情。打赢申博攻坚战,2019年以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学校各方面的发展任务都非常繁重。事情都是靠人做出来的,只有学校的全体师生自觉追求卓越,才能够真正成就我们事业的发展。所谓“全员追求卓越”,指的就是我们近2万名师生员工要自觉追求卓越。应该来说,我们浙江海洋大学事业发展的高度以及我们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都取决于我们教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精神状态如何。

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这实际就是学校的抱负,是自觉自我加压、追求卓越的一种表现。每个海大人都要有自己的抱负,老师要有学术抱负,学生则要有理想信念。实际上,一所大学的好坏,也就是取决于学校的老师们是否拥有这样的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大学老师特别是大学教授,是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重大战略使命的,绝对不能成为一个简单的“混口饭吃”的职业。我想到,浙江大学的老校长潘云鹤院士曾经说过,“浙江大学的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学校有一批忠心耿耿,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发展事业上来的人”。这实际上就是自觉追求卓越的一种体现,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更加需要千方百计地做好卓越价值的引领工作,帮助更多的海大教师树立学术抱负、投身学科建设。

记:刚才陈校长多次提到了“人才”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学校日前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浙江海洋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我们注意到您也是亲自担任了工作小组的组长,近期学校还召开了首次领导小组会议。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些新政出台有什么样的目的和意义? 

陈:我们经常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但是,其实每个人对于这个说法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如何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政策制度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落实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首先认识要到位。“大学,需要大楼,但是更需要大师我认为,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是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生动阐释。甚至有人提出,“教授就是大学”,这句话更加凸显出人才对于一所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虽然这句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但是反过来说,在一个大学里,如果教授的水平、质量以及教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认为这不算是一所真正的大学,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认识。来到浙江海洋大学以后,我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就是我们学校的“大楼”已经具备,学校的建筑和校园环境都十分漂亮,周边的风景也非常好,是一个让人潜心钻研学术的好地方。但是,从“大师”的层面来审视,我们学校距离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距离我们党代会中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的目标还是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这一次下了很大决心,一定要把“引才、用才、留才”的事情真正做好。经过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的多次研究讨论,我们在比较短的一个时间内迅速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人才新政”。



关于“引才”的问题。我还是要强调,“事情是人做出来的”,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才队伍,就决定了我们事业发展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事业高度。学校主要出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第一个是《浙江海洋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主要是着眼于解决“人才增量”的问题。学校设立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这样一个处级单位来专门做好这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引进的人才在事业发展平台和待遇保障方面做好全面服务。我真切希望,我们学校的管理层面对于这些高端人才,特别是看到对于我们学科发展最需要的拔尖人才的时候,能够“眼睛都会发亮”。虽然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我觉得真正做到这样,才是真正践行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不久之后,刚好是我们学校跟舟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大概有五、六十名海外博士会过来,我觉得这是我们引才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也是检验我们制定的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是否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时机。讲心里话,除了借助这些论坛之类的机会,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学校在相关政策制度层面的机制设计,能够为“人才新政”提供更加持久的保障。要能够让人才感受到浙江海洋大学是跟他们个人事业发展的抱负相匹配的,在这样一个单位里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实现学术理想和事业发展的追求,并且这里的学科和平台也好,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也好,这些方面都能够契合人才的需求,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大的意愿投身到海大的事业中来。我们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保证我们给人才提供的平台和待遇不低于杭州和宁波等地方的高校的水平,在人才引进问题上,我们还是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

关于“留才”的问题。除了引进人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留住人才,也就是关于“存量人才”层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同样要努力留住人才,让他们在这里工作能够很安心,得到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充分激发大家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踏踏实实工作的热情,让每个人都能有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能够在学校里感受到事业发展带来的满足,能够真正体面地生活。我们浙江海洋大学要实施的“东海人才工程”计划,总共分了八类人才,并且明确分为A、B、C三档,都有对应的实施细则来保障,这其实就是从政策和机制的设计上体现出我们对于人才工作的深刻认识,就是要真正体现出“教授就是大学”,一个大学里的“大师”要比“大楼”更加重要的价值取向。



关于“用才”的问题。我想这方面我就不用多说了,我们肯定是要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来发挥人才的作用,保障他们的话语权我经常说,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很多的决策都要充分利用“教授治学”这样一个途径,要赋予教授们更多的自主权,相关管理部门要扮演好人才“服务员”的角色,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这就是“东海人才工程”的核心要义。另外,对于一些优秀人才,我们要创新体制,比如说特聘教授、副教授,平时职称评审是一年一次,根据情况,如果真的需要我们可以实现“直报直聘”,也就是随时都可以进行职称的申报和评审。对于一些年轻的博士,要给予他们更多公平的平台来发展,充分激发人才的活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整体上来看,对于我们浙江海洋大学来说,很多好的传统和文化积淀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有些方面我们还是要下大气力进行提升和完善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现在老师们的工作激情和奋斗精神距离我们追求卓越的事业发展需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必须通过制度的设计来充分激发大家的活力。目前,我们“人才新政”主要是涉及到学术性的教授人才这个层面,今后在行政管理等层面,也会考虑进行类似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1】重磅!《人民日报》发布浙江海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2】约约约!4月13日浙海大樱花节,40余项活动一起来耍!

【3】4元餐嘻嘻、揽月风呼呼、樱花雨美美,海大还开了个新专业棒棒哒~

【4】当海大遇见华服,小哥哥小姐姐真好看!

【5】与樱花嬉闹、和海豚玩耍,清明小雨滴的海大奇遇记!

总策划 | 王   捷 总制片 | 陈宏祖

本集制作 

制片 | 王利明 导播 | 沈家迪

主持 | 赵鸿儒 嘉宾 | 陈建孟

摄像 | 沈正炜 录音 | 沈家迪

撰稿 | 王利明 剪辑 | 沈家迪

字幕 | 叶啸天 整理 | 沈正炜

美工:施佳燚 图片:沈家迪等

值班编辑:陆勤奋

责任编辑:沈家迪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